天然氣高速增長會延續嗎?
時間:2019年01月29日 來源:液化天然氣網
剛剛過去的2018年,是中國天然氣高速發展的又一年。 國家發改委經濟運行調節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份,天然氣產量1291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5%;天然氣進口量98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6.4%;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248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8%。這一消費增速比2017年增速15.3%還要高。據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預計,2018年中國天然氣需求量將達2770億立方米,同比強勁增長17%。這一消費增速在一次能源品種中表現惹眼。
當前,中國天然氣發展已經邁入第二次高速發展的階段。不同于第一次市場發展初期的快速增長,這一輪高速發展主要由環保政策驅動。
快速發展的市場帶來了很多的發展機遇,也暴露了很多的問題。2018年是 “煤改氣”消費量釋放的第二年,也是2017年引發全社會關注的氣荒后的首年。這一年,整個產業鏈上的參與者感受各不相同,但都有一個共同感受:變化。
回望2018變化伴隨著國家對加快擴大天然氣利用的鼓勵政策加持,國家油氣管網的呼之欲出、國內天然氣價格的深化改革及2017年氣荒倒逼的綜合影響,2018年的中國天然氣市場發生了諸多變化。 01國家對天然氣發展的支持力度加大,由于2017年冬季氣荒,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李克強總理提出具體明確要求,加快建設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迫在眉睫。自2014年7月國際油價下跌以來,國家石油公司在勘探開發方面的投資不振,伴隨著氣荒,能源安全問題再次回歸。為落實國家領導的重要批示,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已經就加大油氣勘探開發力度進行了研究和部署。2018年9月,國務院下發了《關于促進天然氣協調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將天然氣產業發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戰略高度。該意見從上游增產增供、中游基礎設施配套、下游市場建設以及應急保障體系完善等各方面,全面部署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的建設。這是國務院首次發布的促進天然氣行業協調穩定發展的指導性文件。為了鼓勵上游加大勘探開發力度,國家正在研究將致密氣納入補貼范圍。據記者了解,2018年以來,國家財政部對致密氣的補貼進行了一系列調研,基本明確將對致密氣進行補貼。致密氣的補貼將可能定在0.2元/立方米。與此同時,為了解決好重點地區的冬季天然氣應急調峰問題,國家發改委于2018年7月10日下發了《重點地區應急儲氣設施建設中央預算內投資(補助)專項管理辦法》的通知,鼓勵各類主體投資建設應急儲氣設施。為了鼓勵天然氣行業的發展,自2018年5月1日起,天然氣增值稅由11%下調到10%。此前,2017年7月1日,國家推行的減稅政策,將天然氣增值稅由13%下調到11%。 儲氣調峰正在加速補短板。2018年2月26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組織召開煤電油氣運保障工作部際協調機制全體成員會議。會議指出,必須直面天然氣行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確立科學的責任機制,全力以赴做好天然氣產供儲銷體系建設各項工作。此次會議是公開層面第一次提出天然氣產供儲銷的概念,第一次將天然氣“儲”放在了跟“產”“供”“銷”一樣重要的位置。隨后,4月26日,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下發了《關于加快儲氣設施建設和完善儲氣調峰輔助服務市場機制的意見》的通知。明確了政府、供氣企業、城鎮燃氣企業等儲氣調峰責任與義務。供氣企業到2020年要擁有不低于其年合同銷售量10%的儲氣能力,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到2020年至少形成不低于保障本行政區域日均3天消費量的儲氣能力,城鎮燃氣企業到2020年形成不低于其年用氣量5%的儲氣能力。這是國家首次就天然氣儲氣應急專門下發的文件。此后,各地為落實儲氣調峰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2018年5月28日,為指導各地和有關企業加強統籌規劃、合理布局,優化投資運行管理方式,科學地補上儲氣能力不足的短板,切實防范地方債務風險,國家發改委辦公廳又下發了《關于統籌規劃做好儲氣設施建設運行的通知》。從當前市場的反應來看,政策的影響已經初見成效。12月中旬,河北省發改委對外公示了2018年年底前已經建設好的8個,建設規模為3.6萬水立方的儲氣設施。
油氣管網互聯互通進展迅速。2018年是真正打破利益藩籬,最大力度推動油氣管網互聯互通的一年。 2017年冬季,全國部分地區特別是北方地區出現了天然氣供應緊張局面,在緩解北方用氣緊張、增加天然氣有效供應過程中,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打通“最后一公里”,消除供應保障的設施瓶頸,強化資源串換和互供互保能力,2018年2月,在上一年的冬季采暖進入尾聲之際,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加快推進2018年天然氣基礎設施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有關事項》的通知。
公開信息可以看到,自2018年年初開始,國家能源局及派出機構,圍繞油氣管網互聯互通做了大量的工作。企業層面,各類主體也暫時擱置了利益分歧,積極響應油氣管網在物理上的互聯互通。其中,中石油就計劃投資258億元以上實施2018年至2019年33項互聯互通重點工程。據國家發改委披露,截止到2018年12月中旬,年初確定的11項互聯互通重點工程進展順利,每天可向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增加資源供應能力6000萬立方米。
據悉,國家發改委對于2019年油氣管網互聯互通的工作開展已經提前到2018年12月就開始研究和部署。圍繞油氣管網的互聯互通,后續還有很多的工作需要開展。
天然氣價格機制進一步完善,居民與非居民門站價格基本實現并軌。2018年5月25日,國家發改委下發了《關于理順居民用氣門站價格的通知》。通知決定,將居民用氣由最高門站價格管理改為基準門站價格管理,價格水平與非居民用氣基準門站價格水平相銜接。供需雙方可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實現與非居民用氣價格機制銜接。同時,推行季節性差價政策,形成靈敏反映供求變化的季節性差價體系,促進削峰填谷,更好保障居民供給。上述通知的下發,意味著困擾行業多年的居民與非居民門站價格雙軌制基本完結。居民與非居民門站氣價在上游批發環節的交叉補貼問題得以解決。自2018年6月10日起,上游供氣企業與下游用戶居民氣價就按照最新的基準門站價格結算。盡管政策上居民與非居民已經實現了并軌,但是在執行中,政府部門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上浮的“緩期”執行的條款:供需雙方可以基準門站價格為基礎,在上浮20%、下浮不限的范圍內協商確定具體門站價格,實現與非居民用氣價格機制銜接。方案實施時門站價格暫不上浮,實施一年后允許上浮。因此,2018年,中石油冬季供應居民的氣價在基準門站價上未再上浮,非居民氣價的上浮情況20%-40%不等。
另外,在居民門站價格的疏導方面,國家發改委下發通知時要求,“2018年如調整居民用氣銷售價格,原則上應在8月底前完成?!贝撕?,一些地方政府開始舉行聽證,疏導終端銷售價格。在實際疏導過程中,各地時間點不一。據悉,當前全國大致一半的地方仍未將居民門站上漲價格疏導出去。一些地方2018年11月還計劃疏導居民門站的行為已被國家發改委叫停。
LNG接收站第三方開放取得突破呼吁多年的LNG接收站第三方開放在2018年破冰。2018年,中海石油氣電集團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共舉行了兩次接收站窗口的競拍。第一次競拍于9月20日舉行,由振華石油控股有限公司聯合山東龍口勝通能源有限公司以0.265元/方摘得。第二次競拍于10月17日舉行,由浙江博臣以0.35元/立方米競得。上述競拍的價格指港口協調、計劃管理、多點資源調配的費用,不包含基礎設施的使用和加工費用。從窗口期競拍的過程來看,LNG接收站向第三方開放獲得了市場的極高關注度與參與度。但實際上,從競拍后的結果來看,競拍企業的經營風險是比較大的。
基于當前正在開展的LNG窗口第三方開放的試點,中海石油氣電集團計劃調整現有接收站的經營模式,由自營向平臺模式轉變,即:基于中海油在LNG接收站沿海整體布局優勢,以中海油的團隊優勢和管理經驗,統一向第三方提供窗口及中間環節的相關服務,搭建接收站共享、共用平臺。中海油初步擬計劃到2019年開放LNG窗口70-110個,2020年開放窗口142個,2025年開放窗口355個,利用窗口可進LNG資源量分別達到500-700萬噸、920萬噸、2310萬噸。
為了應對長輸油氣管網的被拆分,三大石油公司都從加強內部的一體化管理方面進行改革調整,其目的是發揮集團整體優勢,統籌資源調配,進一步完善天然氣銷售體系。從市場的反應來看,隨著國家油氣管網的獨立,三大石油公司對終端市場的爭奪力度將加強,未來天然氣終端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為王”將再塑產業格局。
行業監管趨嚴,城市燃氣發展進入平穩期。根據國家發改委的部署,2018年上半年,各省要完成輸氣價格成本監審、價格核定及配氣價格規則的制定核定工作,2018年年底要完成配氣價格核定工作。
2017年發改委印發《關于加強配氣價格監管的指導意見》,提出配氣價格按照“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的原則,準許收益為有效資產回報率不超過7%。從目前各地下發的城鎮管道配氣價格的管理辦法可以看到,各地規定的配氣的收益率都沒有超過7%這一上限。截止到2018年12月,全國絕大多數地方對于配氣價格的成本監審已經完成。配氣費過高的亂象基本已經終止。于此同時,備受關注的城市燃氣接駁費也面臨嚴格的監管。2018年10月,國家發改委向各地物價局下發了有關規范城市燃氣行業接駁費的征求意見稿。意見稿提出,要構建燃氣工程安裝競爭性市場體系,同時合理確定城鎮燃氣工程安裝收費標準。意見稿特別提出,各地價格主管部門要建立健全監管體系,加強成本調查監審,對標行業先進水平和周邊地區,合理確定收費標準。
展望2019年不確定性增大。目前多個機構對2019年中國天然氣市場并不樂觀。不少人士分析認為,經濟增速的下滑,房地產市場的不景氣及環保對工業的關停等多因素將制約天然氣的消費增長。
近日,方正證券發布“2019年天然氣行業投資策略”分析認為,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增速下行壓力大。該機構認為,天然氣消費增長的絕對量仍能保持較高水平,但是由于“煤改氣”高峰已經過去、消費量基數增大、中石油因減虧需求提高門站價格抑制了部分下游需求幾方面因素影響,中國天然氣消費量增速將出現下降。預計2019年中國天然氣消費量達到3110億立方米,按照2018年全年消費量估算2800億方計算,消費量同比增加310億方,增速約為11.1%。
于此同時,還有很多的天然氣行業人士對2019年的天然氣市場更為樂觀。
記者走訪了幾家城市燃氣和LNG貿易商。他們分析認為,受2017年氣荒的影響,2018年環保政策寬松,需求增速仍很大。自2018年入冬以來尚未出現天然氣供應緊張的情況,如果2018-2019的采暖季平穩度過,這意味著2019年的各地方政府推行“煤改氣”力度將加大,一些改造完未通氣的“煤改氣”也將陸續釋放消費量。
盡管對于天然氣需求的研判有兩種完全不同的觀點,但是市場主流觀點認為,2019年中國的天然氣供應仍舊緊張。如何匹配好新一年的供應及需求,是一個超高難度系統性的難題。